據赫芬頓郵報報道,即使新買的iPad Pro也有可能壞掉,比如觸摸屏破碎,無法正常工作。你可以前往當地店鋪維修,但普通維修工可能不知道加熱到何種程度才能分離LCD屏幕,這是個復雜過程,需要對平板電腦內部構造非常了解。打開設備後,這些人甚至不知道如何替換每個部件。
你可能需要蘋果的官方支持系統。如果在購買產品時,你沒有購買蘋果公司的AppleCare+保修計劃,你會發現更換屏幕+運費竟然需要599美元。或者,你也可以花費674.88美元在亞馬遜上購買新機。你會怎麼做?許多人都可能選擇購買新機,舊機器立即成為新的電子垃圾。對於消費者和地球來說,電子垃圾都是個巨大問題,但蘋果公司卻堅決反對通過立法解決這個問題。
《赫芬頓郵報》已經采訪支持通過立法解決電子垃圾問題的兩個州的政治家,並通過政府文件確認蘋果公司已經游說反對立法。明尼蘇達州、內布拉斯加州、馬薩諸塞州以及紐約州已經考慮修訂“維修權”,即修訂有關電子設備銷售的現有法律。修訂這些法律將令修復設備變得更容易,並減少“電子垃圾”。
紐約州參議院和眾議院下周將批准相關修訂法案,這可能幫助非官方維修店獲得修復電子設備所需信息,降低修復成本,鼓勵人們延長使用舊有設備期限等。這可以降低我們對新電子設備的貪欲,從而減少新的電子垃圾產生。
蘋果表示,他們每年幫助回收數百萬磅的電子設備,堅決反對修訂“維修權”。蘋果並不孤立,許多電子設備制造商也堅決抵制立法。但涉及到個人設備的時尚設計,審美因素成為導致這些設備難以修復的首要原因時,沒有任何公司的影響力超過蘋果。與其他公司相比,這家科技巨頭極力打造超薄、緊湊設備。iPhone的普及催生了許多智能手機模仿者,就像iPad那樣鼓勵微軟推出Surface等同類產品。超薄、緊密包裝的設備通常很難拆解和回收。
除此之外,蘋果還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紐約州參議員、“維修權”修訂案倡議者菲爾·波義耳(Phil Boyle)認為,他的努力將為人們節省開支,同時幫助拯救環境。波義耳說:“從本質上說,人們是被迫購買新電腦、軟件和新技術的,因為修復它們如此昂貴。垃圾場正在被填滿,有很多東西難以回收。”
“維修權”立法要求蘋果、微軟等設備制造商向獨立企業或個人提供修復信息和相關軟件升級信息。目前,這些制造商只想特定企業提供類似信息。從本質上說,這種立法讓你可通過無需將損壞的平板電腦郵寄給制造商修復,因為街頭店鋪就可以獲得修復所需信息,這可能降低成本。
對“維修權”表決也代表著更好的回收態度。如果蘋果能夠依法公布其原理圖,維修店和回收商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每個元件,在翻新產品中重新使用它們。美國非營利機構“維修聯合會”執行主席蓋伊·戈登-伯尼(Gay Gordon-Byrne)說:“循環鏈接很簡單,回收商需要修復電子產品同樣的信息,以便對回收產品進行再加工。”
目前,即使電子設備未被送入垃圾場,也經常通過危險而浪費的“切碎”過程被回收。這個過程包括使用粉碎設備,將回收產品粉碎成盡可能小的部分。蘋果最近推出公關視頻,顯示iPhone拆解機器人Liam,它可以幫助搞定拆解問題。但這項技術依然處於試驗階段,還未應用於世界上大多數設備。
在2016年3月份的主題演講中,蘋果用了10分鐘闡述綠色倡議,但其反復強調反對“維修權”立法。馬薩諸塞州參議員克萊爾·克羅寧(Claire D. Cronin )表示,蘋果反對這項提議,並於去年游說紐約州反對類似立法。克羅寧說,她擔心制造商的權力過大,它們之所以反對立法,是因為它們可通過修復設備賺錢。她說:“目前電子公司正壟斷維修,這種壟斷和缺少競爭導致消費者和企業付出高昂代價。”
蘋果以其2016年“環境報告”為例,強調兌現打造“環保地球”的承諾。在報告中,蘋果稱其在全球開展160個回收項目,執行嚴格的環保、健康、安全以及社會責任感標准。但非營利環保組織Basel Action Network最近表示,即使美國“負責任的回收者”也未能兌現承諾,以適當方式處理電子垃圾。話句話說,我們不知道蘋果如何令其回收計劃符合其自己設定的標准。
蘋果也表示,並未對懸而未決的“維修權”立法發表過置評。但蘋果游說開支記錄顯示,他們似乎不支持可幫助減少電子垃圾的立法。蘋果還沒有發表官方聲明,盡管其代表稱沒有太多跡象顯示其產品加劇電子垃圾問題。
蘋果等公司抵制“維修權”立法的部分理由是,這部法案可能迫使它們透露產品制造秘密。此外,消費者技術協會(CTA)等組織也認為,如果這部法案通過,制造商的知識產權將陷入危險。維修店可能通過逆向工程制造假冒產品,回收商也可能將這些信息賣給其他非回收商。
戈登-伯尼表示,當公司控制你的設備如何修復時,他們涉及到利潤問題。首先,你可能發現更換損壞智能手機屏幕或舊筆記本電腦電池非常昂貴,進而選擇購買全新設備,這會加劇電子垃圾問題。制造商們可以收取更換部件和服務的額外費用。損壞設備修復後,他們可以獲利更多的價格出售“翻新”設備。
目前,第三方設備維修店必須自己琢磨如何修復你的設備,因為消費電子公司沒有義務提供自己產品的信息。這意味著,在處理設備精密結構時,可能出現問題。此外,制造商們還積極為維修店設置障礙,令設備修復和打開非常困難。以蘋果為例,他們在設備上使用專有螺釘,並通過改造舊手機獲得二次收益。
對於利用第三方維修店的消費者,會受到蘋果懲罰。今年年初,在維修店未經授權廉價修復iPhone 6的用戶,其設備立即變成“磚頭”。這引發用戶對蘋果發起集體訴訟,並迫使蘋果道歉,並制定了補償計劃。
當然,“維修權”法案並不完美。對於許多美國州政府來說,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才會采用,成為國家標准需時更久。在紐約州,這部法案宣稱適用於“任何數碼電子設備”,這促使許多公司聯合起來反對。蘋果所屬電子公司聯合會TechNet表示,“維修權”法案過於模糊,會影響太多行業。
可是誰知道完美先例到底什麼樣?可能根本不存在。但我們正在尋找,公司可以采納公共立場。這在以前發生過:蘋果公司去年宣布,將在中國資助大型清潔能源項目,以應對其供應商引發的重度污染問題。與此同時,蘋果承諾正確處理電子垃圾問題,但還未就反對直接減少電子垃圾相關立法受到的批評做出回應。在此之前,你可能發現蘋果的承諾似乎不太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