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圖結構
在iOS應用中,視圖的結構是樹型數據結構,以這種結構來控制視圖顯示,這種數據結構有一個很好的優點:
層級關系分明,並且方便傳遞事件。從根節點出發,通過葉節點向下擴展,同一枝的上一個節點就是下一個節點的superview,下一個節點就是上一個節點的subview。每個應用程序有一個主Window,這個Window就是根節點。
removeFromSuperview
每一個View都和視圖結構和響應者鏈有直接的關系,但是這篇文章不打算著重的講這兩個方面,主要講removeFromSuperview方法。將當前視圖從其父視圖移除,需要調用removeFromSuperview方法。下面是蘋果對於這個API的官方定義:
Unlinks the receiver from its superview and its window, and removes it from the responder chain.
譯:把當前View從它的父View和窗口中移除,同時也把它從響應事件操作的響應者鏈中移除。
removeFromSuperview就是一個視圖節點刪除的操作,執行這個方法,就等於在樹形結構中找到該節點,從樹型數據結構中刪除該節點及其子節點,而並非只是刪除該節點自己。同時,另一個操作就是把該對象從響應者鏈中移除。
執行removeFromSuperview方法,只是該視圖不在屏幕中顯示,並沒有將該視圖從內存中移除。所以我們如果需要使用該視圖,不需要再次創建,而是直接addSubview就可以了。
對於這個API,蘋果並沒有給出過多的解釋,只是簡單的描述了一下這個API,以及說明了這個API的注意點。
內存陷阱
那如果是這樣,那就遇到一個和我們之前認知不太相同的答案了。具體是什麼問題,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寫代碼驗證,於是我基於上面描述的測試環境,寫了一些關於視圖的測試代碼。
UIView *view = [[UIView alloc] initWithFrame:[UIScreen mainScreen].bounds];
[self.view addSubview:view];
[view release];
[view removeFromSuperview];
// 多次調用remove方法
[view removeFromSuperview];
經過我的測試發現,調用removeFromSuperview方法後引用計數並沒有增加,調用完之後還是會release的。我們之前看到的引用計數的增加,是因為系統的隱藏操作導致的。之前在MRC時期經常發現retainCount不准確,這主要是因為iOS系統API的引用、或自動釋放池導致的,所以retainCount並不能當做可靠的參考。
所以,如果調用多個release,還是會崩潰的,始終要相信iOS的MRC內存管理原則,這才是可靠的。可以多次調用removeFromSuperview方法,在已經移除父視圖後,其他多余的調用不會改變任何引用計數。對於addSubview:方法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