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屬於老話題了,在項目中我們經常需要往服務端發POST或者GET請求,但是對於HTTP的了解不應只局限於此。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越想走的遠,基本原理就應該了解的透徹全面一些,僅僅停留在使用ASIHttpRequest或者AFNetWorking傳個參數發個請求的程度上是不夠的。這篇文章就是帶你全方面回顧一下HTTP。
通過本文你能收獲哪些內容:
·完整HTTP請求與響應包含的必要元素
·HTTP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
·HTTP、Socket、TCP的區別(易混)
HTTP本質上是一種協議,全稱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即超文本傳輸協議。從名字上可以看出該協議用於規定客戶端與服務端之間的傳輸規則,所傳輸的內容不局限於文本(其實可以傳輸任意類型的數據)。
當我們往服務端發送一條HTTP請求時都發送了哪些東西過去呢?
先看一個POST請求的示例圖:
注:本文使用[Paw]來模擬發送HTTP請求,使用Charles抓包,Charles選中"Request"以及"Raw"選項就可以看到請求的全部內容
以上示例圖中其實已經包含了一個HTTP請求所必備的幾大要素:請求行、請求頭(headerField)、請求體(body);同理,響應也有狀態行、響應頭、實體內容。接下來我們逐個展開。
請求行包含請求方法(Method)、請求統一資源標識符(URI)、HTTP版本號,如圖2.1第一行所示:
請求頭主要存放對客戶端想給服務端的附加信息,下圖框框的部分就是請求頭:
HTTP請求在iOS中用NSURLRequest
與NSMutableRequest
表示;HTTP響應用NSHTTPURLResponse
表示。
text/html
*/*
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zh-cn
gzip
QQ music v1.11
,比如浏覽器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0_5) AppleWebKit/600.8.9 (KHTML, like Gecko) Maxthon/4.5.2
HTTP版本簡介
中展開。Content-Length: body的長度,如果body為空則該字段值為0。該字段一般在POST請求中才會有。
POST請求的body請求體也有可能是空的,因此POST中Content-Length也有可能為0
Cookie: 記錄者用戶信息的保存在本地的用戶數據,如果有會被自動附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iOS中當你發送一個任意請求時,不管你願不願意,NSURLRequest都會自動幫你記錄你所訪問的URL上設置的cookie。在iOS中用
NSHTTPCookieStorage
表示,是一個單例。通過NSHTTPCookieStorage *cookieJar = [NSHTTPCookieStorage sharedHTTPCookieStorage]; for (NSHTTPCookie *cookie in [cookieJar cookies]) { NSLog(@"%@", cookie); }
可以獲取目前被自動保存的所有cookie。對cookie的操作感興趣的請移步IOS中http請求使用cookie這篇文章。
以上就是我們日常開發中比較經常遇到的請求頭,其實還有其他的field,但篇幅所限無法一一列出,想了解所有請求頭請看這裡請求頭響應頭列表。那在iOS中如何設置添加這些field呢?可以使用-[NSMutableURLRequest addValue: forHTTPHeaderField:]
方法,獲取當前請求已經設置的field可以用-[NSURLRequest allHTTPHeaderFields]
。也就是我們可以通過以上接口定制我們所需要的請求頭,但是有些field是不能改的,我們看一下iOS的描述:
從文檔中我們可以看到,在iOS中不應當對
Authorization
Connection
Host
WWW-Authenticate
這幾個header field做更改。
真正需要發給服務端的數據,在使用POST-multipart上傳請求中請求體就是上傳文件的二進制NSData類型數據;在GET請求中請求體為空;在普通的POST請求中請求體就是一些表單數據。在iOS中一般用NSURLRequest
與NSMutableURLRequest
的HTTPBody
屬性表示,添加body用-[NSMutableURLRequest setHTTPBody:]
。
狀態行是服務端返回給客戶端的狀態信息,包含HTTP版本號、狀態碼、狀態碼對應的英文名稱。
以下就是典型的正確狀態行:
HTTP/1.1 200 OK
這個部分需要講的是錯誤碼。事實上HTTP請求錯誤碼可以根據錯誤碼從左往右第一個數字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XX:信息提示。不代表成功或者失敗,表示臨時響應,比如100表示繼續,101表示切換協議
2XX: 成功
3XX: 重定向
4XX:客戶端錯誤,很有可能是客戶端發生問題,如親切可愛的404
表示未找到文件,說明你的URI是有問題的,服務器機子上該目錄是沒有該文件的;414
URI太長
5XX: 服務器錯誤,比如504
網關超時
錯誤碼是不用去記的,出錯了再查對應的錯誤碼含義就行。但是知道上面的分類有助於第一時間做出大體的判斷,起碼你能清楚是服務端還是客戶端的原因。
這部分與請求部分差異不大,響應頭的字field會有稍許不同,響應頭中的header field同樣移步請求頭響應頭列表。
這裡我把HTTP版本簡單分為三類:1.1之前,1.1,2.0,針對這三類做個主要差異的介紹:
HTTP 1.1之前
HTTP 1.1(主流版本)
與1.1之前的版本相比,做了以下性能上的提升
HTTP 2.0
本著向下兼容的原則,1.1版本有的特性2.0都具備,也使用相同的API。但是2.0將只用於https網址。由於2.0的普及還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這裡不展開,更多新特性請參考這篇文章。
我們重點關注一下當前1.1版本所做幾點改變。支持持久連接有什麼好處呢?HTTP是基於TCP連接的,如果連接被頻繁地啟動然後斷開就會花費很多資源在TCP三次握手以及四次揮手上,效率低下。以請求一個網頁為例,我們知道,一個html網頁上的圖片資源並不是直接嵌入在網頁上,而只是提供url,圖片仍需要額外發HTTP 請求去下載。一個網頁從請求到最終加載到本地往往需要經過過個HTTP請求。在1.1版本之前請求一個網頁就需要發生多次"握手-揮手"的過程,每次連接之間相互獨立;而1.1及之後的版本最少只需要一次就夠。
再來就是請求異步,其好處參考多線程異步處理,在此不展開。
以上特性可以用圖2.3表示:
我們可以看到:1、N次請求其實只建立了1次TCP連接,2、N次請求連續異步發出。
這三個概念經常被談到,也是比較容易被混掉的概念。在回顧之前我們先看一下這三者在TCP/IP協議族中的位置關系:
HTTP是應用層的協議,更靠近用戶端;TCP是傳輸層的協議;而socket是從傳輸層上抽象出來的一個抽象層,本質是接口。所以本質上三種還是很好區分的。盡管如此,有時候你可能會懵逼,HTTP連接、TCP連接、socket連接有什麼區別?好吧,如果上面的圖解釋的還是不夠清楚的話,我們繼續往下看。
1、TCP連接與HTTP連接的區別
上文提過,HTTP是基於TCP的,客戶端往服務端發送一個HTTP請求時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與服務端的TCP連接,也就是先三次握手,“你好,你好,你好”。從HTTP 1.1開始支持持久連接,也就是一次TCP連接可以發送多次的HTTP請求。
小總結:HTTP基於TCP
2、TCP連接與Socket連接的區別
在圖4.1中我們提到,socket層只是在TCP/UDP傳輸層上做的一個抽象接口層,因此一個socket連接可以基於連接,也有可能基於UDP。基於TCP協議的socket連接同樣需要通過三次握手建立連接,是可靠的;基於UDP協議的socket連接不需要建立連接的過程,不過對方能不能收到都會發送過去,是不可靠的,大多數的即時通訊IM都是後者。
小總結:Socket也基於TCP
3、HTTP連接與Socket連接的區別
區分這兩個概念是比較有意義的,畢竟TCP看不見摸不著,HTTP與Socket是實實在在能用到的。
4、問題來了:什麼時候該用HTTP,什麼時候該用socket
這個問題的提出是很自然而然的。當你接到一個與另一方的網絡通訊需求,自然會考慮用HTTP還是用Socket。
在iOS中,發HTTP請求一般用原生的NSURLConnection
、NSURLSession
或者開源的AFNetWorking(推薦)
、ASIHttpRequest(已停止更新)
。連接Socket連接我用的比較多是robbiehanson大神的CocoaAsyncSocket (XMPPFramework
也是出自他手)。
以上就是關於HTTP相關概念的回顧,適合菜鳥也適合有經驗同學一起回顧。
歡迎留言,如果寫的不對的地方還請不吝指出。